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申士林 安生
黑龙江省密山市承紫河乡畜牧兽医综合站
养猪市场有低潮, 有高潮, 波浪形起伏。猪肉美味可口, 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猪肉也成为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养猪业。养猪业也成为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产业,但影响农户养猪赔本的因素很多, 人们对如何因陋就简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让大家在养猪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养猪生产更加规范、 标准,下面我就因陋就简、 因地制宜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效益方面谈谈一点粗浅看法, 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1 管理是手段
猪场是否有效益,是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合理的管理是重要手段。猪场管理不善, 用人不当, 成本就会大幅度提高, 养猪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猪场如果实现管理科学, 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 管理到什么程度才适合提高效益。我认为训练猪只定点排便、 定点吃食、 定点休息, 达到合理的饲养管理、 合理的运动和休息, 这样就会实现充分发挥猪只生产性能的目的
2 防疫是关键
生猪防疫影响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也牵涉到市场市场供应。因此, 养猪过程中防疫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认识到猪的繁殖能力强, 每头母猪每年可以生产 2~2. 5 窝, 每窝产仔 12~16 个, 如果每窝保成活 10 头, 每头母猪可年产 20~30 头商品猪。生长速度快,猪只从出生到体重达到 100 千克出栏需要时间不到 6 个月, 而且饲料利用率高, 饲养管理科学时料肉比可达到1∶2. 6, 所以家有万贯猪效益也要算, 不但要算, 而且还要靠养猪挣钱。这就要求在养猪的过程中, 既要掌握娴熟的管理方法, 还要了解猪只的生长发育规律, 按着猪只的生长规律、 生活习惯和发病规律等特点来进行饲养和防疫,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率, 提高育成率, 创造出比较好的养猪效益。
3 品种是根本
没有好的品种就不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养猪过程中, 品种是最根本因素。猪的品种决定着猪的生长速度、 饲料消耗、 猪肉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猪的杂种优势,来获取猪的最佳生长速度、 最高饲料报酬、 最短的生长周期和最好的经济效益。利用杂种猪的杂种优势, 可使每头母猪每窝多产仔 1~2 头, 饲料利用率提高 10% ~20% , 日增重提高 10% ~20% ,达到出栏体重时可提前 10~12 天, 经济效益提高 10% ~15% 。目前广泛用于生产中群众公认的大白、 长白、 杜洛克三元杂交猪, 不但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 耐粗饲, 而且饲料报酬高, 每头商品猪出栏时可节省饲料 25~35 千克。如果在猪群中三元杂交猪比例超过 60% , 将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4 饲料是基础
饲料是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饲料的营养构成要全价, 蛋白质饲料的供应要充足, 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应保证。能量饲料的供给要合理,避免浪费。矿物质饲料、 维生素饲料的添加要全面, 避免缺乏后发生新陈代谢疾病。脂肪的构成比例也不可忽视, 因为某些维生素的溶解需要脂肪, 吸收才好。饲料在养猪的过程中成本降低, 养猪效益就自然提高。
5 环境是要素
猪只健康成长和发育, 应保证其生长的环境要优良, 达到舒适的标准, 主要保证温度、 湿度、 光照和通风四个方面,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 哪种措施, 环境温度要保持在 10~25℃之间, 不能低于 10℃, 不能高于30℃, 大猪最适宜的温度是 18~21℃, 小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刚出生时温度应保持在 30~32℃, 以保证其成活率。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40% ~75% 之间,不能低于 30% , 不能高于 80% 。 光照一般采取自然光照, 如果环境过黑暗, 需要补充光照, 以免维生素 D合成不足, 造成小猪发生佝偻病, 大猪发生骨质疏松症, 同时猪舍的四周墙角和顶端要留有通风口, 防止氨气、 硫化氢、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造成猪只呼吸系统疾病。因此, 猪舍建造原则是成本低廉、 节能增效、 生态绿色、 低碳环保, 从而利于猪只的生长发育, 提高经济效益。
6 效益是目的
养猪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所以, 在考虑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 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和预测养猪的市场需求情况, 综合考虑, 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规律来安排养猪生产。最好是瞄准市场规律, 根据市场运作和需求, 以销定产, 这样才能提高效益。
上一篇: 从三个角度分析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下一篇: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降到8年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