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高钢金 赵福虎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畜牧业局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牧业旗之一。 位于阴山北麓, 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100km, 是乌兰察布市最大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北与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长 104km, 东、 西、 南与锡盟西苏旗、乌市卓资县、 察右中旗、 察右后旗、 呼市武川县、 包头市达茂旗五个旗县接壤。 全旗行政划分为 14 个苏木乡镇场, 辖地面积 24036km2, 现有人口 21 万人。 拥有天然草原面积 3214 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81.7%, 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 2787.1 万亩。2013 年末, 全旗存栏牲畜 98.1 万头只, 其中大小畜 93.91万头只, 生猪 4.19 万口。
    畜牧业是四子王旗的支柱产业, 牛羊业是全旗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全旗的肉牛、 肉羊养殖规模和全国的形势基本一致,出现了萎缩下滑的态势, 现就我旗牛羊养殖业发展方向提出拙见。


1 四子王旗牛羊养殖业现状
    优化产业布局是实现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 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我旗初步确立了布局合理, 均衡发展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农区以发展奶牛、 肉牛为重点, 农牧交界区即南部牧区积极推行杂交肉羊生产,北部牧区以建立独具特色的戈壁肉羊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苏尼特双峰驼的保种工作, 鼓励发展蒙古牛。据统计, 2010 年 6 月末, 全旗牛存栏 21679 头, 比2000 年减少了 2518 头, 平均每年减少 252 头, 下降了10.4%; 羊存栏 137.58 万只, 比 2000 年减少了 17.45万只, 平均每年减少 1.74 万只, 下降了 11.25%。分析近 10 年的统计数据, 牛的存栏从 2002 年开始大幅度减少, 但是到 2005 年以后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原因主要是大力扩张奶牛的结果; 羊的存栏从 2000 年到 2007 年基本是徘徊在 155 万只左右, 2008 年以后, 逐年下降, 到 2010 年 6 月末, 羊的存栏减少到 137.58 万只。


2 牛羊养殖规模缩减的原因
(1 ) 禁牧与草畜平衡政策, 导致养殖规模缩减。四子王旗从 2004 年开始在农区实施全面的禁牧政策, 牧区除了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禁牧项目外, 其它地区全面推行了草畜平衡制度,牲畜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减少。
(2 ) 自然灾害的影响, 导致养殖规模缩减。2005年前后四子王旗连续遭受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侵袭,天然牧草供应量和人工饲草料种植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特别是北部牧区牧民, 每年的饲草料储备占到全年总收入的 46%, 如果受灾, 饲草料价格上涨,饲草料支出将占总收入的 92%,再加上其它生产性支出, 牧民的收入基本是负数, 这样导致一部分牧民放弃畜牧业, 进城打工。
(3 ) 缺乏扶持政策, 投入不足, 导致养殖规模缩减。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包括两个层面, 即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和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由于我旗的牛羊养殖业还基本处在散养放牧阶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比例小,加之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高效舍饲养殖业发展速度缓慢, 加之苏木乡镇场的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没有建立, 技术服务职能没有确立, 开展技术服务仅靠旗级草原站和家畜改良站的十几个人, 旗级站无事业经费, 技术人员下乡没有旅差费, 更没有补助, 严重影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也造成技术人员的严重流失。由于没有资金投入,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基层配种站靠农牧户自身支撑。全旗 35 处绵羊人工授精站, 88 处输精点和 15处肉牛冷配站仅达到 “三有” 标准 (即有站址、 有器材、有配种员 ) ,大部分配种站特别是肉羊配种站缺乏种公羊, 76 名配种员全部从农牧民众聘用, 没有固定的人员保障经费, 基本是按劳付酬。再就是装备水平落后, 缺乏必要的仓储设施, 一些设备、 药品只能露天存放, 下乡开展工作仅有一辆皮卡车。防虫灭鼠设施严重滞后。防虫仅有几台药品喷雾机, 灭鼠全靠人工投放饵料。一般来说, 只有上级安排项目和资金的情况下,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先进的适用技术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推广和普及, 养殖业科技含量低, 效益差, 导致规模缩减。
(4 ) 产业化基础薄弱, 企业与农牧户、 企业与基地、 农牧户与市场联结机制没有形成, 导致养殖规模缩减。 全旗仅有的 2 个肉牛企业也是刚刚建起, 规模小, 与基地农牧户未建立起紧密联系, 公司加基地加农牧户的产业化格局没有形成, 从肉牛繁育生产、 育肥到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未形成产业链条。生产模式、 联结机制模式、 技术模式、 产品模式没有定型。
(5 ) 良种畜种源缺乏, 导致养殖规模缩减。目前限制肉羊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种羊缺乏,具体而言杜泊种羊缺乏。 肉羊良种公羊自给能力弱, 仅靠企业扩繁,能力有限。因为培育一只良种杜泊公羊成本较大, 约需 3500 元, 投入到牧户仍需补贴一部分, 给刚刚发展起来的企业背上沉重负担。


3 今后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3.1 肉牛养殖业
3.1.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旗政府制定出台《鼓励发展肉牛产业的优惠政策》 , 确保肉牛产业化顺利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肉牛产业作为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的重点工作来抓, 因地制宜, 制定本区域推动肉牛发展的具体措施, 科学规划养殖小区, 加快肉牛养殖专业村建设。每个苏木乡镇在确定的养殖小区内重点发展 2~3 个养殖专业村 (嘎查 ) , 以专业村(嘎查) 带动小区肉牛产业发展; 各苏木乡镇要积极配合旗畜牧部门抓好每年两次土杂劣质公牛的清群去势工作;苏木乡镇兽医站要具体做好肉牛引进申报制度、 隔离观察制度的落实, 严防外疫传入。旗畜牧部门要抓好肉牛养殖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工作。具体做好肉牛引进疫病调查和检疫工作,严格监督引进肉牛隔离观察制度和强化免疫工作的落实; 要做好肉牛鉴定和购入认定工作, 保证购入肉牛的质量; 加强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工作,采取跟踪服务、 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对肉牛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
3.1.2 加强管理,保障肉牛业健康发展
各肉牛养殖小区,要配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养殖管理技术服务。 同时负责本区域内购进肉牛的申报、 隔离、 监控等工作, 严格控制购牛环节中的疫病传入。
肉牛购进前, 必须向旗畜牧局申报购进数量、 购买地。 经批准后方可引进。 引进后必须在隔离场隔离饲养 21d, 方可入户饲养。凡购入的肉牛经旗畜牧局鉴定合格后, 建档立卡, 乡镇人民政府与养殖户签定饲养协议书, 并兑现补贴。
3.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围绕肉牛养殖小区和专业村要重点加强暖棚、 青贮窖 (池 ) 、 饲草料加工机具配套建设。 旗政府要采取沙源、 巩退等项目补贴一部分, 农牧户自筹一部分的形式, 进一步完善棚、 窖 (池 ) 、 机具配套。 坚持 “缺什么, 补什么” 的原则, 达到 “棚舍、 窖 (池 ) 、 机具” 三配套。凡具备 “三配套” 标准的农户方可申请购肉牛补贴资金。建立退耕种草地合理流转机制。 通过租赁、 转让等形式, 将退耕种草地向肉牛养殖户、 饲草料生产加工企业、 养殖企业集中, 并明确其使用、 建设、 保护的义务与权利, 增加饲草料的自给能力。
3.1.4 加强培训指导,推广实用技术
针对目前农牧民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 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乡村干部, 提高其对畜牧业的管理能力; 培训乡镇畜牧业兽医干部, 提高其业务技术能力; 培训村级防疫员、 配种员和饲养户, 提高村级防疫员、 农民配种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和饲养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培训内容要以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为重点, 以 “三推广、 三普及、 四提高” 为主要目的, 即推广林草畜、 粮草畜、 畜沼粮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 推广优质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 推广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技术; 普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 普及人工种草、 天然草场改良和饲草青贮、秸秆氨化技术, 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提高出栏率, 提高牲畜个体生产能力, 提高牧草、 饲料转化率和秸秆利用率, 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畜牧部门要派出专职技术人员以包村包户的形式, 对肉牛养殖进行跟踪技术服务。要明确目标, 明确责任, 明确奖罚, 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3.1.5 积极探索我旗肉牛饲养模式
发展肉牛产业, 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是关键。由于肉牛养殖成本较大, 必须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 积极探索适合本旗实际的饲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 集中育肥型: 通过招商引资, 吸引旗外资金或民间资本建设栏位在 100 头以上的集中舍饲育肥场。
(2 ) 干群参股型: 当地干部和群众通过集资、 入股、 贷款等形式, 建成 30~100 头栏位的育肥场。
(3 ) 小规模饲养型: 农户通过合股养牛取得一定经验和资金积累后, 自己创办 30~50 个栏位的小规模舍饲牛场。
(4 ) 小户圈养型: 一是由政府给予适当扶持, 农户自建圈舍, 每户饲养 3~5 头肉牛; 二是由规模肉牛育肥场与农户签订委托饲养合同, 由规模场提供部分资金或母牛, 农户育肥牛或繁育架子牛由规模场收购。
(5 ) 散养母牛型: 主要利用山坡草地, 退耕种草地及一部分耕地种植牧草,每户分散养殖 2~5 头母牛,冷配繁育的架子牛卖给规模牛场或肉牛育肥养殖户。
(6 ) 混合饲养型: 主要通过购进优质母牛进行冷配繁育, 杂种母牛留种再繁育, 公牛作为架子牛自行育肥。
3.1.6 加强疫病防治关系着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要严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一是落实强制免疫制度, 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 二是落实强制消毒制度, 开展消毒灭源, 消除疫情隐患。 三是落实强制扑杀制度, 彻底根除疫源。 四是落实强制封锁制度, 五是落实强制检疫制度。
3.2 肉羊养殖业
四子王旗肉羊养殖模式通过几年实践是成功的。虽然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建议今后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肉羊产业化发展:
3.2.1 实行政策鼓励,市场化运作,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在肉羊示范基地建设上,旗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通过资金补贴, 鼓励企业与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肉羊生产, 从而推动肉羊产业快速发展。
3.2.2 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典型,突出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牧区肉羊养殖模式的应用推广关键是更新思想观念, 彻底改变经营方式。 其宗旨就是少养、 精养, 通过提高个体效益, 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达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的。 因此, 各苏木镇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 组织牧民通过参观学习, 来改变他们的畜牧业生产观念, 提高他们养殖的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积极配合企业选择精明强干、 养殖积极性高的和基础条件好的牧户作为示范户, 以便快速显现典型带动作用。
3.2.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肉羊养殖新模式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依托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 重点向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倾斜, 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1 ) 牧户向企业租赁杜泊公羊, 政府补贴 3000元 / 只, 牧户每年向企业无偿提供 1 只体重 30kg 以上的杂种羔羊作为租金。
(2 ) 牧户向企业购买杜泊公羊,每只政府补贴3000 元, 其余由牧户承担。
(3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奠定肉羊产业化发展基础。整合各部门投资项目, 围绕肉羊养殖示范户, 重点加强对暖棚、 青贮窖、 饲草料加工机具和小草库伦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缺什么、 补什么原则, 由政府补贴一部分, 牧户自筹一部分,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年内计划建设暖棚 5000m2, 建设青贮池窖 2000m3。
(4 ) 加强培训指导工作,普及养殖实用技术。各苏木镇场要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和肉羊养殖企业,做好肉羊养殖新技术的培训工作。畜牧部门和企业要责成专人负责对示范养殖户实行定期定点技术培训, 在配种、 产羔、 哺乳、 断乳、 舍饲、 补饲、 整群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全面培训,并派专人进行跟踪技术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 做好戈壁肉羊纯繁工作, 为下一步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抓杂交肉羊生产的同时,必须抓好我旗戈壁肉羊纯繁工作,这是我旗草原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我旗宝贵畜种基因库纯化的有力措施。要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戈壁羊纯繁户,为今后大规模发展杂交肉羊生产提供优质母本羊源奠定基础。通过更新种公羊, 理清戈壁羊不同血缘关系, 提高质量。

 

上一篇: 安徽临泉县部署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下一篇: 湖北养蜂学会积极推进产业发展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