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陈继明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近年来,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亚型禽流感等禽类疫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沉重打击,给各级政府带来巨大的禽病防控工作压力和财政负担,也给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2],受到全社会和全球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养禽业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禽病防控困难所在,以及现有防控策略的不足,然后提出六项禽病防控新策略,并探讨其可行性和落实途径,供大家参考。
1 我国养禽业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家禽养殖总量持续增长 2011年,我国家禽饲养总量约是1980年的4.5倍;近10年,平均每年家禽饲养总量递增4%[3]。这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禽产品的消费需求随之显著增加。
1.2 家禽饲养密度高 当前我国家禽平均饲养密度是全球的3倍,且90%以上家禽集中在黑河-腾冲线以东,在山东潍坊、江苏海安、宁夏中卫等许多地区,家禽饲养密度特别高。
1.3 家禽饲养规模化和规范化趋势明显 自2008年以来,我国防疫条件好的大型养禽场每年大约增加10%,而防疫条件差的小型养禽场每年大约减少8%。
1.4 小型养禽场众多 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养禽场仍然属于防疫条件较差的小型养禽场,且小规模养禽场在我国许多地区分布特别密集。
1.5 家禽放养普遍 我国在开放的水体养鸭、在开阔的林地养鸡等现象普遍,而这些放养的家禽,尤其是在开放的水体养的鸭,容易感染和传播疾病。
1.6 传统方式销售的活禽比重下降但仍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国冷冻和冰鲜禽肉销售比重在不断上升,但卫生条件差、易于传播疾病的活禽市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仍广泛存在。1.7 禽产品进出口逆差显著 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较快,且人均养禽资源紧缺、养禽成本较高,我国自2004年以来,鸡肉等禽产品,与猪肉、羊肉、牛肉、大豆等一些农产品一样,进出口逆差显著。
2 近年来我国禽病防控任务困难所在
近年来,我国禽病防控任务之所以十分艰巨,与上述我国养禽业基本状况密切有关,也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我国养禽总量持续增长,家禽饲养密度高,存在许多防疫条件差的小规模养禽场、家禽放养的养殖场和活禽市场。这些基本的家禽饲养和销售状况都有利于各类禽病的传播,又对各类禽病的防控极为不利。
第二,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野鸟数量和采食栖息地不断扩大,而野鸟携带禽流感病毒等多种禽类病原,对家禽,尤其是放养的家禽和防疫条件较差的小型养禽场,构成严重威胁。
第三,许多禽类病原,包括禽流感病毒,谱系多,变异快,使疫苗免疫难以彻底或有效控制这些禽类疫。
3 我国禽病现有防控策略的不足之处
从财政资金和人力两方面的投入总量看,我国现有的禽流感等禽病防控策略是采取国内外经典的动物疫病防控三大措施:疫苗免疫、疫情监测和染疫动物扑杀。这三大措施对养禽密度较小,或者养禽场防疫条件较好的地区的禽病防控,可能是充足的;但它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诸多地区养禽密度很高、诸多养禽场防疫条件很差的国家,严重不足,同时还有成本高、效果差、治标不治本、捉襟见肘等一系列缺点。
我国现有的禽流感等禽病防控策略,犹如在人车较多的大城市,单纯依靠戴好头盔(类似于疫苗免疫)、加强事故监测(类似于疫情监测)、加大事故处理(类似于疫情应急处置)力度这三项基本措施,难以有效降低大城市交通事故危害性,同时也存在成本高、效果差、治标不治本、捉襟见肘等一系列缺点。对于人车很多的大城市,必须依靠其他一些策略,如加强车辆安全检测、拓宽道路、设置立交桥、隔离栏、行车线、红绿灯以及一些交通规则,减少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碰撞接触的机会,才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这也是本文的落脚点。
4 禽流感等禽病防控六项新策略
4.1 设置家禽防疫隔离带
设置一些防疫隔离带,能够从地理上阻断禽流感等禽病疫情的传播;许多禽类疫病,包括禽流感,通过气溶胶、灰尘、水流、人车流动等途径,进行传播的风险,都随着养禽场之间的距离延长,而迅速降低。
在全国层面上,我们可以考虑在某些“咽喉”地区,设定国家级禽类限制养殖和加强检疫区,目的是从地理上防止禽流感等禽病跨省传播。例如,在连接华北平原与东三省的秦皇岛至锦州的狭长地带,设置禽类限制养殖和加强检疫区,理论上能够有效阻断禽类疫情在华北平原与东三省之间的传播。同样,在甘肃省张掖市一带设立家禽限制养殖和加强检疫区,理论上能够有效阻断家禽疫情在新疆地区与西北地区东部省份之间的传播。
类似地,在省级层面上,依据所在辖区内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设定省级家禽限制养殖和加强检疫区,目的是从地理上,减小家禽疫情跨县的风险 ;对于一些养禽大县,也应考虑设定家禽限制养殖区,尤其是在大型养禽场周围,需要设定家禽限制养殖区,减小家禽疫情在当地传播的风险。
在家禽限制养殖区内,不是完全禁止群众饲养自己消费的少数家禽,而是禁止开办家禽养殖场,尤其是防疫条件不合格的家禽养殖场。
在养殖密度较大的地区,设置家禽限制养殖区,必须要与下面所述的加快小型养禽场退出、鼓励大型养禽场发展的措施联合使用,才能发挥疫病预防作用。如果单纯地设置一些隔离带,不显著提高养殖场的规模和防疫条件,那么这些小型蛋鸡养殖场将更进一步地集中某些区域,是不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的。
4.2 加快防疫条件差的小型养禽场退出速度
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养禽场仍是小型养禽场。对这些小型养禽场的存在价值,不少人认识错误。他们认为这些小型养禽场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必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的确,这些小型养禽场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方式,但它们防疫条件普遍较差,每年都承受禽病暴发和行情下跌双重风险,因此每年许多小型养禽户不仅不能盈利,而且严重亏损。这导致2008年以来,我国大型养殖场不断增多,而小型养禽场却不断减少。各发达国家曾经也是如此。所以,小型养殖场越来越失去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是历史发展的淘汰对象。
不仅如此,由于这些小型养禽场防疫条件普遍较差,它们染疫后,除了自己遭受损失,还对外传播疫病,导致其他养禽场遭受损失。因此,它们的大量存在,犹如公路上存在大量的醉酒驾车,不仅容易给自己酿成灾祸,也容易伤害他人。所以,加快这些小型养禽场自然退出速度,与政府需要禁止醉酒驾车相似,具有减轻养禽者自身经济风险、保护其他养禽场的安全、促进养禽业升级等重要的社会意义。
如何加快小型养殖场退出速度?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发挥财政补贴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的调控作用,即显著加大中央财政近年来实施的标准化规模养禽场的补贴力度。建议每年此项中央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到农业补贴总额(已超过2000亿元)的5%左右(100亿元),与养禽业占农业总比重相称。这种财政补贴能够使防疫条件差的小型养禽场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从而加快它们退出历史的步伐。
4.3 禁止在开放的水体饲养家禽
开放的水体是指流动的河流湖泊,以及有出水口的池塘等。在开放的水体饲养家禽,具有三个显著的缺点:①随着水的流动,在水体中饲养的家禽的粪便能够大面积污染环境;②禽鸟粪便中含有多种病原,如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沙门氏菌等,因此在水体中饲养的家禽容易感染由其他家禽或野鸟向开放的水体中排泄的多种病原;③在开放的水体中饲养的家禽染疫后,再向水体排泄病原,容易借助水的流动,变为禽病“超级传播者”。因此,我国有必要考虑全面禁止在开放的水体饲养家禽。
4.4 推广电子活禽市场
和其他商品一样,通过互联网或微信等电子视频方式,向顾客销售活禽的电子活禽市场,是未来活禽销售的必然趋势。电子活禽市场具有可视频、可标识追溯、可远离居民区、可统一屠宰、可统一配送等特点,因此可以降低活禽销售屠宰成本,提高卫生防疫水平,减少人禽接触机会,降低行政管理难度。推广电子活禽市场,既可以满足群众对鲜活禽肉的需求,又可以满足群众对市容和自身健康的要求,是卫生防疫条件普遍较差的传统活禽市场的理想替代方式。
4.5 对无防疫合格证的养禽场和活禽市场进行适当的行政处罚
按照我国《动物防疫法》第77条规定,养禽场和活禽市场(家禽屠宰加工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在实际工作,我国各地基本上没有落实这项法律规定。对无防疫合格证的养禽场和活禽市场,进行适当的行政处罚,正是落实上述四项新策略的合法途径。例如,把养禽场是否位于家禽限制养殖区、是否具备必要的防疫设施和措施、是否在开放的水体养殖,都纳入养禽场防疫条件审查标准,再对没有防疫合格证的养禽场进行适当行政处罚,就可以建立家禽防疫隔离带、加快防疫条件差的小型养禽场退出步伐、禁止在开放的水体上养禽。同样,对没有防疫合格证的传统活禽市场进行适当行政处罚,能够为电子活禽市场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传统活禽市场向电子活禽市场的转变。
4.6 在境外为中国养禽
在境外为中国养禽,似乎与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相反。其实不然,确保粮食安全是指确保大米和小麦等主粮安全,而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依靠境内生产。我国在符合环保、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在境内用全球7%的淡水、8%的耕地和12%的草原,只能生产全球20%的人所吃食物的一部分。2011年,我国大豆进出口逆差达到5245万吨,我国禽肉和猪肉进出口逆差达到58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另一方面,我国已经累积巨额外资储备,有能力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合法途径,在一些禽病风险较低、土地和饲料等成本较小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开办一些大型养禽场,在境外为中国饲养大量家禽,从而降低中国家禽饲养密度,降低境内家禽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这也是一种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和合理发挥我国外汇储备作用的新策略。实际上,2011年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接近8亿美元,约为2003年的10倍[7]。
5 新策略的落实办法和注意事项
与疫苗免疫和监测不一样,上述新的防控策略,除财政扶持标准化规模养禽场外,其他措施都不需要很多财政资金,从而有利于落实这些新的防控策略。同时,这些新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动物防疫,也有利于居民健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城市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因此与政府多方面工作是协调一致的,也符合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除了禽病防控和促进养禽业发展,政府还有其他动物防疫、居民健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城市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等多项职责。因此,需要把上述禽病防控新策略,融入到政府畜牧兽医整体工作之中,融入到政府农业农村总体工作之中,统筹兼顾。
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宣传教育、财政补贴调控、行政处罚等途径,落实这些新策略。例如,我们可以加强宣传教育,使大量的小型养禽者认识到养禽风险,自动退出这个行业,或将其小型养禽场升级改造为大型标准化养禽场,还可以通过上述行政处罚和财政补贴调控方式,加快防疫条件差的小型养禽场退出步伐。
与许多策略一样,上述新策略都难以100%落实到位,并且各地在落实这些新策略上,必然有快有慢。另一方面,上述新策略如果部分落实到位,也能产生显著的防疫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 山东畜牧兽医局领导调研济宁市沼气发电
下一篇: 雏鹰再回应:不至于为50万骗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