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朱志明 庄晓东 缪中纬 辛清武 梁阿政 郑嫩珠
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
半番鸭也称骡鸭,是由公番鸭与母家鸭杂交生产的一种没有繁殖力的杂种鸭,具有较为突出的杂种优势,瘦肉率高、耐粗饲、抗逆性及抗病力强,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生产半番鸭的亲本种类较多,杂交后代半番鸭的生产性能不一致,一般按半番鸭体重大小、生长速度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十几年来,家禽工作者围绕着半番鸭日粮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是,由于亲本种类的不同,杂交后代半番鸭得到的遗传因子不同,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消化效率不同,所以目前我国尚无营养标准,缺乏对半番鸭的生理生化及饲料营养的系统研究,造成理论和生产实践脱节。本研究以番鸭和台湾白改鸭杂交后代白羽半番鸭为试验素材,研究不同饲粮蛋白水平对半番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半番鸭低蛋白饲料的研制和开发提供相关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选取 14 日龄半番鸭 (父本为番鸭,母本为台湾白改鸭) 360 只,分为 3 组,每组 4 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只,各重复之间体重接近 (P >0. 05)。每组分别饲喂低、中、高 (14%、16% 和 18%) 3 种蛋白水平饲粮,饲养至 70 日龄屠宰。试验采用网床平养,饲养管理条件一致,每个重复的饲养面积为 9. 4 m2,饲养密度为 3. 19 只/m2,自由采食,充足饮水,28日龄时注射禽流感 H5 疫苗。
1. 2试验饲粮
饲粮设计参照我国 《肉鸭饲养标准》和 NRC(1994 年版) 配置,饲粮配置阶段为 14 ~ 70 日龄,其中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Ⅲ组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 14. 0%、16. 0%、18. 0%。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
1. 3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 3. 1生长性能测定
以重复为单位,每天喂料 2 次,每天记录喂料量、退料量,饲料损耗等情况,每 7 天上午 8:00 进行鸭个体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平均日增重 (average dailygain,ADG) 及料重比 (feed/gain,F/G)。
1. 3. 2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试验结束时 (即第 70 天) 每重复抽取 2 只体重中等的健康半番鸭 (即每组 8 只) 采集血样。70 日龄时胫静脉采血,每只采血 5 mL,置于离心管内常温静置 30 min 后,3 000 r/min 离心 10 min,吸取上清液 1 mL 于 1. 5 mL 冷冻管,并存放于 -20 ℃ 下冷冻备用。用 OLYMPUS - AU64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半番鸭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1.3. 3屠宰性能测定
饲养试验结束后,每重复中选 3 只体重适中的试验鸭,按照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颁布的 “家禽生产性能与计算方法”进行屠宰测定。测定指标有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和皮脂重,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和皮脂率。
1. 3. 4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 SPSS 13. 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 氏多重比较,试验数据以 “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 1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对半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 2 可知,试验Ⅰ、Ⅱ、Ⅲ组的始重均介于359. 36 ~366. 73 g 之间,三组间始重差异不显著 (P>0. 05)。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最大,其次为Ⅲ组,最小的Ⅱ组,分别是 54. 73 g、54. 12 g 和 53. 71g,三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5)。平均日采食量最多的为试验Ⅰ组,达 176. 92 g,试验Ⅱ组和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 170. 32 g 和 170. 66 g,三组间差异不显著 (P > 0. 05)。试验Ⅰ组的料重比达 3. 21,较试验Ⅱ组和Ⅲ组的 3. 17 和 3. 15 分别高 0. 04 和0. 06,但三组间的料重比差异亦不显著 (P >0. 05)。
2.2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对半番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70 日龄时,由各组随机挑选的 12 只体重适中的试验鸭,共 36 只进行屠宰。由表 3 知,各组宰前平均活重分别为 (3 383. 75 ±133. 73) g,(3 430. 00 ±157. 03) g, (3 357. 50 ± 133. 07) g,差异不显著(P >0. 05)。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对试验半番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各组差异不显著 (P >0. 05)。
2. 3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对半番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 4 可知,70 日龄半番鸭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 0. 05)。Ⅱ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Ⅰ组和Ⅲ组稍高,尿酸和尿素氮含量较Ⅰ组和Ⅲ组稍低。
3讨论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饲粮蛋白水平的高低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低、中、高 (14%、16%、18%)三种不同蛋白水平的饲粮,研究在供给正常能量(11. 76 MJ/kg) 的条件下半番鸭的蛋白质需要量,发现平均日采食量最多的是蛋白水平为 14% 试验组,达 176. 92 g,而蛋白水平为 16% 和 18% 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 170. 32 g 和 170. 66 g,三组间差异不显著 (P > 0. 05)。蛋白水平为 14% 试验组的料重比为 3. 21,较蛋白水平为 16% 和 18% 试验组分别高 0. 04 和 0. 06,但三组间的料重比差异亦不显著(P > 0. 05); 三种不同蛋白水平的饲粮对 70 日龄半番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各组差异不显著 (P >0. 05); 此外,三种不同蛋白水平的饲粮对70 日龄半番鸭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 0. 05)。因此,从饲料报酬的角度考虑,降低蛋白水平,节省饲料成本,14%蛋白水平的饲粮完全可以满足半番鸭的生长需要,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目前,对半番鸭日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能比的需求上。林树茂等研究发现小型半番鸭生长后期蛋能比以 12. 88 ~14. 18 g/MJ 为宜。陈晖等研究了闽农白羽半番鸭 4 ~ 8 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12. 59 g/MJ。王长康等认为中型半番鸭 0 ~3,4 ~7,8 ~10 周龄的蛋能比分别为 16. 24、14. 53、12. 40g/MJ,饲养效果比较好。黄秀清等指出高蛋能比(能量 12. 0 MJ/kg、蛋白 14. 5%) 对大型半番鸭的生长速度、料肉比和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并能有效提高瘦肉率和胴体品质。这些研究表明,有关半番鸭饲粮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而本试验对 14 ~ 70 日龄的半番鸭,采用了能量为 11. 76 MJ/kg,蛋白质水平为14%、16%、18% 的饲粮,得出使用 14% 蛋白水平的饲粮可以满足半番鸭的生长需要。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亦有差异。导致半番鸭日粮研究结果差异的最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半番鸭亲本(父母本) 不同,造成后代半番鸭对饲粮的营养需求差异不同。外,由于半番鸭有较强的补偿生长能力,即在后期有相当大的能力克服前期蛋白质不足造成的早期生长缓慢,这种补偿作用也影响研究结果。
上一篇: 专家辟谣:牛奶可以喝!
下一篇: 湟中县陶赛特肉羊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