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广西藤县一例猪水肿病的诊治报告

广西藤县一例猪水肿病的诊治报告

聂柱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藤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1发病情况
该养殖场养生猪 137 头,其中 10kg 以上刚断奶 20 d 左右仔猪 53 头,60 kg 以上肥育猪 84 头, 在这一周前由于以前喂的饲料没有而转喂另一品牌的饲料,饲喂饲料的蛋白质为 22%,当时饲养条件改变,饲养密度过高,饲喂饲料蛋白质过高, 可能是发病的诱因。 在仔猪发病初期,畜主曾用青、链霉素,氨基比林,岑连注射液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2临床表现
病猪暴发初期, 病程很短往往见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 晚间吃食正常,第二天清晨发现死于圈内。大多数病猪发病突然,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体温无变化,心跳加快,呼吸急速。随着病情发展,病猪行动不稳,四肢麻痹,行走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对各种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发出呻吟声或嘶哑鸣叫,表现惊厥,突然倒地,四肢不断划动,呈游泳状,空嚼磨牙,口流泡沫,躺地不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呈昏迷状态而死亡。具有特征性症状,常见眼睑水肿,有时波及颜面,头部,颈部和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有些病猪无水肿的变化。病程短的仅数小时,一般为 1~2 d,也有的长达 7 d 以上。 病死率约为 90%。


3剖检病变
经剖检该猪场 5 头病死猪, 眼观病变为水肿,见胃壁水肿,胃大弯部和贲门部、 胃底部和食道部的肌层与黏膜之间呈 2~3 cm 厚的胶冻样水肿,切开流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 薄的仅可看见,范围数平方厘米。胃底及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 眼睑,头部,颜面,颈部皮下水肿,胶冻样,呈浅黄色。有两头病死猪大肠及大肠系膜发生水肿。淋巴结水肿、充血。肺淤血或水肿、心包和胸腹腔积液, 暴露于空气后凝成胶冻样状。脑膜充血、脑实质水肿或有充血点,膀胱黏膜针尖出血,肾包膜增厚,水肿。


4猪水肿病流行病学
4.1传染源
细菌多在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肠道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
4.2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 42~105 日龄断奶前后的仔猪,有的小至数日龄,大至 4 月龄也偶有发生。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
4.3传播途经
病菌通过粪便被排出体外, 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仔猪。
4.4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 42~105 日龄断奶前后的仔猪, 常突然发病, 迅速死亡,发病率较低,而死亡率高达 90%以至。 发病仔猪多数营养良好, 体格健壮, 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 不广泛传播; 无明显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 4—5 月和秋季的 9—10 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易发病。 但初生时患过黄白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集约化饲养、气温变化,饲养条件改变、免疫状态和其他感染因素的存在等可发该病。


5猪水肿病的病因分析
5.1病原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经内吸收而引起的中毒症。
5.2饲料或饲养方法不当,饲料蛋白质比例偏高或饲料过于单一, 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元素中以缺乏亚硒酸钠为主, 饲喂过饱, 猪舍卫生条件差, 仔猪缺乏运动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本病的发生。


6实验室检查及确诊
采集病猪心血、肝、肠淋巴结病变部位接种于克氏双糖含铁琼脂斜面及普通肉汤, 置 37℃恒温箱培养 24 h,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病料接种的双糖培养基上形成光滑、湿润、隆起、边缘不大规则的灰白色菌落, 培养基变成黄色;肉汤呈一般浑浊,管底有黏性沉淀, 在打开管塞时, 可嗅到一股腐臭味。 钩取斜面培养物单个菌落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及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 37℃培养 18 h,可见血平板上生成的菌落周围产生 β 型溶血环;取培养物抺片,染色,镜检,通常会发现菌体为单个或呈连接排列的革兰氏等杆菌,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菌体活动。根据实验室检查和细菌形态观察可确认患病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水肿病。


7防治办法
7.1及时隔离病猪和感染猪,对污染场所和猪舍,用具用 2.5%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并保持猪舍安静,通风,干燥,减少应激因素。 注意防寒保暖。
7.2对受威胁, 尚未发病的猪群,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 剂量为按 8-20mg/(kg 体重),连续 3~4 d。
7.3治疗方法
7.3.1民星 1 号, 主要成分恩诺沙星,每头 10 kg 猪 5 mL 注射,乌洛托品 5 mL 另一侧耳窝注射,注射后保持充足的盐水放在水槽,每日上午用;每日下午用卡那霉素(25 mg/mL)3 mL+5%碳酸氢钠 2 mL 1 次给 10 kg 体重的猪肌注。 连用 3 d。
7.3.2玉米蕊, 半边莲各 15~20 g 1次给 10 kg 体重的猪煎汁内服。经上述治疗后, 该场猪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共死亡 5 头都是病得比较严重的仔猪。

8小结与讨论
8.1本病一旦发生, 则表现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常发生于刚断奶的仔猪,发病率虽低,病死率却高。
8.2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应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合理搭配, 保证母猪膘情良好,实行新老母猪混养,使之产生本场(圈)常在菌的抗体。
8.3本病多发生于饲养管理条件差,饲料单一化,饲料蛋白过高,突然转换饲料饲喂, 断奶前没发生过仔猪黄白痢的猪只。
8.4仔猪水肿病发生后应立即隔离病猪和受感染猪,并尽早治疗,治疗病猪同时给予假定健康猪添加土霉素饲喂。
8.5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 应把猪舍、地面、门窗、墙壁等用水冲洗干净,再用 2.5%氢氧化钠溶液,以喷湿为宜。 母猪转入产仔舍前 4 d,用 1∶600百毒杀或者 2.5%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 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两次猪舍,保持产仔房的清洁与干燥,每隔3 d 用 1∶600 百毒杀消毒 1 次, 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8.6仔猪生后哺乳之前,给仔猪口服0.1%的高锰酸钾 2~3 mL,以后每隔 1个星期再喂饮 1 次。 在仔猪 3~4 日龄肌肉注射牲血素 1 mL 或富铁力 1 mL,0.1%亚硒酸钠 2 mL, 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 3~5 日龄饮用淡盐水,1 个星期后补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促进器官发育,适量增加粗纤维饲料。
8.7仔猪 35~40 日龄断奶为宜。 断奶前 1~5 d 逐渐减少喂乳次数, 严禁突然断乳。调整饮料配方,增加矿物质和维 生 素 含 量 ,3 周 内 蛋 白 质 不 高 于19%。 饲料应多样化,保持饲料新鲜洁净。 断奶初期补料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断奶后限喂一周青饲料,逐渐增加精饲料。
8.8断奶后一个月内, 每 100 kg 饮水或饲料中加 1~2 kg 食醋或柠檬酸;以提高胃内酸度。定期给予金霉素、土霉素、磺胺类、亚硒酸钠、维生素 B 粉等药物, 对防治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明显效果。
8.9母猪产前 20 d 免疫 k88 菌体抗原疫苗或用病猪肠毒杆菌 0138,0139菌液的 12 h 培养物各加入 0.04%福尔马林分别对怀孕母猪 3 次注射,可防止仔猪溶血性大肠杆菌。 14~18 日龄仔猪注射猪水肿病多价灭活疫苗或其它猪水肿单联苗, 比二联苗效果要好。 仔猪断奶前一周注射免抗大肠杆菌高免血清进行预防。 发病时紧急接种仔猪水肿病乳剂三价灭活苗 2~4mL,控制疫情。
8.10防止本病有效的方法, 对无病场应防止引进带菌猪, 猪舍保持干燥通风,干净。 防止突然转料饲喂。

上一篇: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诊治

下一篇: 浙江婺城奶牛产业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