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

洪伟彬 李永福 叶毅飞 黄炳炽 黄世品
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据农业部通报, 2006 年 6 月份, 全国共有 12 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 - PRRS)” 疫情28 次, 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发病生猪 379. 8 万头,死亡 99. 2 万头;2007 年, 有 26 个省份的 310 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 发病猪31. 3 万头, 死亡 8. 2 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 导致猪肉价格飞涨, 增加人民生活成本, 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 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
样本:无菌采集肺脏、 脾脏、 肾脏、 淋巴结 4 种组织。样本均来自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院临床疑似病料。仪器与试剂:高速冷冻离心机, ABI7500 荧光PCR 仪, 生物安全柜, 研钵, 微量可调移液器, 高致病性蓝耳病荧光 RT - PCR 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公司, DEPC 水,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方法
1. 2. 1样本前处理
每份病料组织:分别从三个不同的位置称取样品约 1 g, 用手术剪剪碎混匀后取0. 05 g于研磨器中研磨, 加入 1. 5 mL 生理盐水继续研磨,待 匀 浆 后 转 至 1. 5 mL 灭 菌 离 心 管 中,8 000 r/min离心2 min, 取上清液100 μL 装入1. 5 mL灭菌离心管中。
1. 2. 2病毒 RNA 提取取已处理的样品、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分别加入裂解液 600 μL, 充分颠倒混匀, 室温静置 3 ~5 min。将液体吸入吸附柱中(吸附柱要套上收集管, 吸取液体时尽量不要吸到悬浮杂质, 以免离心时堵塞吸附柱), 13 000 r/min离心30 s。弃 去 收 集 管 中 液 体,加 入 600 μL 洗 液,13 000 r/min离心 30 s。重复上述操作。弃去收集管中液体, 13 000 r/min 空柱离心2 min, 以除去残留的洗涤液。将吸附柱移入新的 1. 5 mL 离心管中, 向柱中央加入洗脱液25 ~50 μL, 室温静置1 min, 13 000 r/min离心 30 s, 离心管中液体即为模板 RNA。


2 结果
2. 1不同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检测结果(见表 1)
2. 2不同组织样本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检测结果
(见表 2)
2. 3不同猪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检测结果(见表 3)


3 讨论
    广东省夏季时间长, 较湿热, 气候条件决定了广东省成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区。自实施强制免疫以来, 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控制,但仍有零星发生。本研究采集临床送检病猪组织样本, 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检测, 对广东省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率进行一个初步的调查。从全省 10个地市临床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总阳性率 28. 9%, 这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广东省流行范围大、 病原污染面广, 是养猪业的重大隐患,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之所以没有暴发疫情, 说明国家的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现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为散发、 零星发生。本研究样品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院, 由于是临床发病的猪, 所以阳性率较高。韩庆彦等对甘肃省健康猪群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调查, 阳性率为 0. 54%, 感染率很低。高许雷等对 2008—2009年我国 5 省区屠宰场的 218 份样品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RT - PCR 检测, 结果表明, 屠宰场的检出率平均为 44%。杨泽林等对重庆市发病场的病猪组织进行检测, 发现抗原阳性率为 85. 01%, 远远高出广东省的阳性率。不同组织样品中, 以肺脏的阳性率最高, 达25. 8%;其次为肾脏, 阳性率为 20. 1%;淋巴结和脾脏分别为 17. 5% 和 15. 5%。结果表明, 在这几个组织器官中, 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感染猪以后, 最先侵袭的器官可能是肺脏, 然后是肾脏, 最后才是脾脏。而从不同猪群检测结果来看, 各猪群均可感染蓝耳病病毒, 其中保育猪阳性率最高, 最容易感染该病毒。杨泽林等研究发现, 仔猪对 HP - PRRSV 最敏感,其次是育肥猪, 与本研究结果略有不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自 2006 年暴发以来, 在兽医科技人员和基层兽医技术员的共同努力下, 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仍有零星发生。鉴于该病危害严重,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仍不能掉以轻心, 要防止该病卷土重来。

上一篇: 比利美英伟三个饲料厂成套设备招标公告

下一篇: 湖南苏仙区开展动物H7N9流感监测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