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奶牛肢蹄病原因分析与预防

奶牛肢蹄病原因分析与预防

张文秋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奶牛肢蹄病是引起奶牛四肢和蹄部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称, 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奶牛肢蹄病能够导致奶牛的繁殖性能、 产奶量和乳品品质降低, 医药成本和淘汰率增加, 给奶牛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地影响了奶牛业的发展。为此, 笔者经过走访调查, 对其病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以便指导生产管理。


1 病因分析
1. 1日粮营养因素
1.1. 1优质粗饲料不足
多数奶牛场粗饲料中青干草供给不充分, 为了产奶需要长期饲喂高精料、 高青贮饲料、 高酸度糟粕饲料, 使日粮中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饲料比例过大, 纤维类物质摄入不足, 导致瘤胃pH 值降低, 严重者发展为酸中毒。瘤胃内环境的破坏可使黏膜抵抗力下降, 屏障作用弱, 使有毒物质进入血液, 诱发蹄叶炎, 而蹄叶炎引起角质生发紊乱, 造成蹄变形。
1.1. 2矿物质比例失调
矿物元素在奶牛生产代谢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任何一种元素偏高或降低都会对其他元素造成影响, 从而造成奶牛蹄病的发生。当奶牛饲料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时, 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 导致奶牛骨质疏松、 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改变, 而发生肢蹄病。调查表明, 产奶量越高、 胎次越多的奶牛肢势不正、 蹄变形越多, 而且症状越严重。此外, 微量元素(锌、 铜、 锰)缺乏也会引发蹄病, 如缺锌会影响蹄的角化, 引起蹄炎、 指(趾)间皮肤增生和腐蹄病, 蹄壳变形;缺铜会引起蹄关节僵硬、 蹄裂、 蹄底溃疡等。
1. 2牛场设施因素
1. 2. 1食槽高度不当
调查发现, 大部分牛场食槽没有高度或高度较低, 这使得奶牛不舒适, 前肢负重太大, 蹄变形发病率较高。
1. 2. 2地面坚硬不平整
目前奶牛场地面多为立砖、 水泥地面或混凝土地面, 地面本身不够平整且硬度较大, 加重了肢蹄与地面的磨擦, 造成奶牛肢蹄挫伤。
1.2. 3牛床长度不合适
食槽和排粪沟之间的牛床过短, 使得奶牛后蹄站在排粪沟里, 使牛蹄长时间浸泡在粪尿中, 使蹄底、 趾尖角质粉化, 极易引起趾间腐烂、 蹄底蹄球负面腐烂等蹄病。
1. 3气候条件因素
一般 6—9 月份肢蹄病的发病率偏高, 高温高湿气候使奶牛容易产生热应激, 导致采食量下降, 机体抵抗力减弱, 代谢病也随之发生, 进而蹄底角质层脆弱, 使肢蹄病增加。在多雨潮湿的季节, 运动场污浊泥泞, 奶牛的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 使蹄变软易感染发病。冬季气候寒冷、 时间长, 运动场内粪尿和积雪长期冻结, 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地面, 开春化冻后, 奶牛的四肢长期浸泡在脏污的粪尿浊水之中, 牛蹄角质脆弱更易受损, 尤其是后蹄趾间发生增生物、感染、 腐烂。趾间增殖可造成趾间腐损、 趾畸形、 螺旋趾、 趾间增生物肿大。
1. 4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 运动场面积过小, 奶牛运动不足,造成蹄角质磨损不够, 角质过长;牛舍粪尿清理不及时, 造成排粪沟堵塞, 粪水积聚腐蚀牛蹄;日常对牛蹄洗刷保洁、 药浴护蹄和定期修蹄工作重视不够, 使蹄病大量发生;发生蹄病后治疗不及时、 不彻底, 使蹄病越发严重。
1. 5疾病因素
产后疾病如产后胎衣不下、 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骨软症、 酮病等易导致肢蹄病的发生。

2预防措施
2. 1科学配制全价日粮
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奶牛饲养标准配制全价日粮,尤其注意日粮的精粗比及钙磷比, 确保优质干草的供给, 并设法加入优质高效骨粉、 磷酸二氢钙、 维生素 A粉、 维生素 D 粉, 钙磷比以 1. 4 ~1. 8∶1 为宜, 最好使用 TMR 饲喂技术并保证粗饲料粉碎不过细。此外,适当选用饲料添加剂, 如 0. 8% 的硫酸镁和 1. 5% 的碳酸氢钠, 防止瘤胃酸中毒, 运用微量元素铜、 锌等和矿物质舔砖, 降低奶牛肢体病发病率。
2. 2合理建造牛场设施
牛舍尽量建的高大, 通风良好, 有条件的安装水空调, 运动场上需有遮阳设施, 减缓奶牛热应激;运动场使用三合土地面并彻底压实, 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凸形, 以利排水;通往挤奶厅的道路应作防滑处理;牛床长度依据多数牛体长设计, 食槽最好具有一定高度。
2. 3坚持定期修蹄和护蹄
成年母牛每年春秋两季集中修蹄, 以矫正蹄形、发现蹄病、 治疗蹄病;蹄变形严重和蹄病牛要及时修蹄, 并要对症治疗, 促进痊愈过程;保持蹄部卫生, 经常清理蹄部污物。保持运动场平坦、 干燥, 无尖锐、 硬杂物。发现患有肢蹄病的奶牛, 立即将其隔离, 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 并用新洁尔灭进行消毒, 然后剔除腐烂组织并进行敷药包扎, 防止传染。
2. 4正确实施蹄浴
为了有效地预防传染性蹄病和增加蹄角质的硬度, 坚持每周 2 次给牛只喷蹄, 选用刺激性小、 没有异味的 3% ~5% 硫酸铜浴液, 用塑料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在奶牛蹄部。喷蹄时应扫去牛蹄上的牛粪、泥土、 垫料, 使药液全部喷到蹄壳上。有条件的可在挤奶厅回程通道处设置蹄浴池或蹄浴槽, 每次挤奶结束都可以对牛蹄进行清洗和药物护理, 降低了蹄患的发病率, 同时节省了时间、 劳动量以及蹄浴液的用量。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 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 每次浴蹄需连续进行2 ~3 d, 两次间隔3 ~4 周, 如浴蹄液较脏时应更换。冬季在牛必经的通道上撒布长 5 m、 厚 2 cm 的生石灰粉, 实行干燥浴蹄。
2. 5加强饲养管理
2. 5. 1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运动场平整、 干燥、 清洁, 夏季注意排水。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用 NaOH、 煤酚皂溶液冲刷牛床、 运动场等, 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 破坏坏死杆菌等病菌的生存环境。
2. 5. 2保持奶牛适当运动
合理分群, 保证运动场面积充足, 控制在 12 ~15 头/100 m2。保持奶牛运动的空间和光照时间, 是降低蹄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2. 5. 3消除发病诱因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增强奶牛体质, 预防一些诱发疾病的发生, 尤其要做好奶牛胎衣不下、 子宫内膜炎、 乳房炎、 胃肠炎、 瘤胃酸中毒、霉变饲料中毒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上一篇: 猪肢蹄病发生的因素探析

下一篇: 四川畜科院专家赴昭化区开展养殖培训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