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董卫星(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一、全年畜牧业运行情况
2013年以来,畜牧业发展总体呈现总量增加、生产平稳、效益略低的态势。据省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76.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其中,肉类产量269.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9%;禽蛋产量89.74万吨,增长1.5%;牛奶总产量17.52万吨,增长5.2%。运行特点:
1.上半年生猪价格前跌后升,下半年转入稳定发展阶段。2013年年初以来,全省生猪均价和生产经历了持续走低、缓慢回升和持续稳定发展的三个阶段。2~4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5~8月份,生猪价格止跌缓慢回升;从9月初到当前,生猪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盈利态势。1~11月份,全省生猪平均价格14.9元/千克,与2012年同期均价相比下降1.58%。据省统计局数据,到9月底,全省生猪存栏1610.4万头,同比增长0.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50.66万头,同比增长5.9%。1~9月份累计出栏生猪2129.8万头,同比增长1.5%。
2.牛羊生产相对稳定,后市发展前景看好。肉牛肉羊奶业生产发展平稳,肉牛养殖新模式——奶公犊育肥快速兴起,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新的亮点。2013年1~11月份,全省牛肉、羊肉、生乳收购平均价格分别为57.4元/千克、56.0元/千克和3.63元/千克,与2012年同期均价相比分别上涨38.7%、25.8%和5.83%。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1~9月份全省牛出栏91.29万头,同比增长2.2%,期末存栏180.26万头,同比增长2.3%;羊出栏695.14万只,同比增长2.8%,期末存栏508.15万只,同比增长4.2%。
3.家禽生产受H7N9影响较大,完全恢复尚需时日。3月29日,安徽省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受其影响,全省家禽生产、加工、销售和市场消费剧烈波动,活禽交易基本停止,禽苗难以销售,禽蛋价格下跌,经济损失惨重。5月21日,安徽省终止人流感Ⅳ级应急响应后,随着各级政府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家禽生产正在稳步恢复,家禽市场运营秩序基本恢复正常。1~11月份,全省活鸡、鸡蛋均价14.8元/千克和14.3元/千克,比去年同期均价分别上涨3.14%和下降2.85%。据省统计局数据,9月底全省家禽存栏30043.17万只,同比下降1.9%,1~9月份累计出栏家禽47372.82万只,同比增长2.1%。
4.动物疫情稳定,畜产品安全形势平稳。截至目前,未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血吸虫病等重点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向好,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招商引资步伐加快,要素集聚能力得到加强。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进军畜禽养殖、加工产业,呈现强劲势头。在2013合肥农交会举办期间,成功举行了安徽省畜禽发展项目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共有22项,总投资金额为56.78亿元,内容包括企业与银行信贷签约、产学研成果转化签约和投资基金机构融资签约等多元合作。同时,各地也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二、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涵义,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性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将是安徽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方向和重点。
1.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涵义。现代畜牧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的社会化、商品化畜牧业。与传统畜牧业相比,现代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本质是市场化,方向是规模化,途径是产业化。在建设安徽省现代畜牧业进程中,应把握五个关键:一要以解决好谁来养畜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二要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为导向,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三要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为导向,加快发展畜禽标准化生产;四要以畜牧业生产经营需要为导向,加快发展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五要以安全环保为导向,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
2.深入研判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一是政策环境好。今后一段时期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推进安徽省现代畜牧业建设机遇难得,发展氛围越来越好。二是扶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增强,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的投入将保持增长态势,畜牧业将获得更多的支持。三是发展空间广阔。工业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为畜牧业注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有利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城镇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利于扩大畜产品消费需求。四是现代科学技术武装速度加快。随着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将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五是安徽省具有丰富的资源。安徽省具有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具有毗邻苏浙沪、紧靠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具有与“长三角”地区无缝对接的市场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安徽省发展现代畜牧业,还存在科技支撑能力依然薄弱、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金融保险业支持滞后等问题。
三、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2014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建设现代畜牧业这一主题,按照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的总要求,突出体系建设,科技支撑,产业化发展,市场化取向,信息化服务。发展目标是,力争2014年实现肉蛋奶总产达555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67%;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在工作着力点上,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1.以示范创建为引导,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2010年以来,安徽省连续组织开展了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同步开展省级标准化养殖场认定工作,共创建了112家部级示范场、345家省级示范场。下一步,要大力宣传典型、推广典型,把成熟的技术、成功的经验辐射到规模养殖发展的实践中;要组织地区间互查、互学、互动活动,把基层因地制宜总结出的各种类型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介绍给广大养殖场户。
2.以源头控制为关键,强化畜禽污染治理。作为畜牧主管部门,我们要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大力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大力推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推进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开展粪污集中处理试点,扶持提供处理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畜禽养殖企业工程减排项目的督查力度。
3.以“引育繁”相结合,建立现代畜禽种业。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重点推进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等主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优良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力度,真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大开发力度,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组织实施好国家畜禽良种补贴、良种工程、现代农业等重大项目,提高供种能力。继续开展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和奶牛DHI性能测定工作。
4.以科技服务为支撑,增强畜牧发展后劲。继续开展新《农业技术推广法》宣传贯彻,加大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推广力度。继续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重点推广“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信息管理”三大类技术。继续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积极推进奶牛信息平台、种猪管理平台、畜牧技术推广网和动物卫生监督等信息化体系建设。
5.以疫病防控为基础,筑牢畜牧发展基石。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做好春、秋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强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积极探索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做好畜禽屠宰环节监督管理,加强与商务部门对接,做好职能移交衔接工作。强化兽医队伍建设,推进执业兽医队伍建设。
6.以强化监管为手段,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实施力度。规范养殖档案,增强出栏畜禽及产品的可追溯性。继续深入开展生鲜乳、兽药、饲料、瘦肉精、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畜产品安全源头监管。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禽产品流通市场监督执法,实现染疫畜禽不出(户)、不合格动物产品不入流通环节和不上百姓餐桌的目标。
7.以培育新型主体为方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结合安徽省畜牧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大力培育和扶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叫得响的畜牧业品牌。做大做强畜禽产业化龙头企业,培养一批行业排头兵。引进和扶持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畜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流的产业集群。借力发展养殖业流通贸易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仓储、物流、营销水平。
上一篇: 湖北江陵支持回乡创业青年发展畜禽养殖业
下一篇: 以畜牧业科技促养殖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