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饲用抗生素添加剂的负面效应

饲用抗生素添加剂的负面效应

    饲用抗生素是指亚治疗剂量应用于饲料中,以保障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与生产、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抗生素。曾用于饲用抗生素有60多种,按照化学结构分为多肽类、大环内酯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化学合成抗生素等。但随着抗生素越用越多,越来越滥用,由饲料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超大细菌等事件此起彼伏,其弊端逐渐被人们认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禁止或限制了抗生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饲用抗生素,已然成为了畜牧业的温柔杀手,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耐药菌株的产生

  1、长期给动物饲喂抗生素,细菌为了生存,自发突变形成了抗药性。1957年在日本首次发现细菌抗药性病例,引起痢疾暴发的一些宋内氏志贺氏菌株有一种以上的抗药性。到了1964年,40%的流行株有四重或多重的抗药性。1972年在墨西哥有一万多人被抗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感染,导致1400人死亡。美国也报道具有抗6种抗生素的鼠伤寒杆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

  在我国,病原菌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各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中部或东部抗生素应用频繁的地方,志贺氏菌几乎100%具有抗药性,对四环素类的抗药性尤为明显。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沙门氏菌病等,过去并不严重或较少发生的细菌病,现已上升为畜禽的主要传染病,这与长期滥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2、长期使用抗生素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造成其在体内的残留,动物会处于一种抗生素亚中毒状态,生产性能会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哺乳母猪在停用抗生素后泌乳量增加,蛋鸡在停用抗生素后也会出现产蛋高峰期延长的现象。

  3、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机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潜伏在体内的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而引起内源感染;外界耐药病菌乘虚而入提供机会,从而造成外源感染。同样,二重感染也是由于施用大量抗生素杀灭某种细菌时,破坏微生态平衡,另外一种或多种内源或外源病菌随即再次感染机体造成的。

  4、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

  大量抗生素在其被摄入机体后,会随血液分布到淋巴结、肾、肝、脾、胸腺、肺和骨骼等各组织器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就被逐渐削弱,人和动物慢性病例增多,一些可以形成终生坚强免疫的疾病频频复发。抗生素还会导致抗原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免疫过程,从而对疫苗的接种产生不良影响。

  5、长期使用抗生素在畜产品和环境中造成残留

  抗生素在被吸收到体内后,分布到几乎全身各器官,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内分布较多,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残留在乳和蛋中。一些性质稳定的抗生素被排泄到环境中后仍能稳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从而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这些残存的药物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体产生大量耐药菌株,失去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或因大量蓄积而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上一篇: 仔猪红痢防治措施

下一篇: 母猪“亚健康”状态的控制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