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工作经验是一份简历的重点和灵魂所在,很多求职者都明白这一点,特别是在当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奉行“招来既能用”的原则下更是如此。于是乎为了获得更多面试机会,谋求一份好工作,一些求职者就开始在工作经历上搞小动作,甚至造假,把半年工作经验写成两年;把上份工作月薪3000元,写成月薪5000加奖金;把普通销售员写成区域经理;把部分参与某项目写成独立负责……
案例:简历造假害人害己
近日,李先生获得了国内某知名动物药业公司省区销售经理岗位的面试机会。他西装笔挺走进面试场所,但出来时神色却显慌张。工作经历上写着曾负责某动物药业公司河南大客户的销售,销售额达到xx。可当人事经理问及销售额是如何达成,通过哪些努力达成时,他略显慌张,回答结巴。人事经理再问及销售过程中遇到最困难最棘手的事情是什么,及如何解决时,他以没有碰到很棘手的问题搪塞,并转移话题。最终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李先生未能应聘成功。
小胡应聘到一家动物药厂做养禽技术员,当初公司决定聘用他,就是看到他简历上写着“有2年以上同等工作经历”。可入职后他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对经常跑经销商、养殖场的工作内容无法适应,回答客户咨询问题太不专业,甚至还和客户争执起来,一周内接到3位客户的投诉。此外,需要维护的一些老客户,经过他手反而流失了,原因是他的说辞与前任售后不一样,让客户感觉上当受骗。一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人怎会把工作做成这样?经核实其应聘资料时,发现小胡的大专学历证书是花600元从办假证贩子那里购买的,工作经历更是编造出来的。缺乏诚信属于严重违纪,最终,该公司解除了与小胡的劳动合同。
点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求职者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怀着侥幸心理投机的不诚信行为却不应该,特别是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把“诚实守信”当成招聘的首要条件。工作经历造假对求职者个人而言,损害的是其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而且工作经历造假在火眼金金的HR面前,也很容易被一层层拨开。面试时,专业的HR会做好精心准备,基于“胜任力”对求职者进行考核,运用BAR理论,从背景、所采取的行动及最终的结果检验求职者能力,详细来讲就是了解当时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使其发生的背景、应聘者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其中行为表现是被考核的重中之重。
比如上述案例中的李先生,为考核李先生的销售能力,基于销售额,HR考察其销售额产生时所处背景、经过哪些努力达成销售额。结果验证李先生的销售额存在造假,因为他不能把销售额所产生的背景及行为详细讲述出来,甚至回避。在企业招聘过程中,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者的招聘,BAR理论运用非常普遍,HR也很容易通过这个理论识别求职者个人简历的真假及考核其能力,来判断是否符合企业用人标准。退一步讲,就算工作经历造假侥幸通过面试,但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能力同样会被企业淘汰,小胡就是典型。
求职简历造假的后果,一是造成企业招聘资源的浪费;二是给求职者自身也带来坏影响,企业对说谎者的坏印象很难保证不会在一定范围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