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四川省西充县青狮镇六村的杨帮顺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已经有六七年了,算是村里最早一批“改薯为豆”的农民,如今早已是种豆能手,还帮着南充市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明荣教村民如何套种大豆。他告诉记者,看着收成好,这几年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的村民越来越多。而在以前,村民都习惯在玉米地里套种红薯。“豆进薯退”不仅在西充县上演。日前,趁着大豆成熟待收,记者跟随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大豆专家杨文钰教授一行接连走访了射洪县、大英县、乐至县,驱车行驶在山间,大片金黄的大豆地块错落有致地在公路两旁铺开,特别是从大英到乐至一路犹如一条“黄金走廊”。
“豆进薯退”在川上演让今年四川省大豆产量继续保持上升势头,预计总产将突破70万吨。在四川,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了玉米套作红薯的传统,开始在玉米地里套作大豆,这不仅改变了四川丘陵山区的旱地立体农业格局,更让人看到了复合种植模式下南方大豆生产的巨大潜力。
其实,不止是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西南省份近年来间套作大豆发展也很快,而且种植模式呈多样化局面,主要有玉米-大豆、幼果林-大豆、甘蔗-大豆、木薯-大豆、马铃薯-大豆、烟草-大豆、高粱-大豆、小麦-大豆、西瓜-大豆、蔬菜-大豆等间套作模式,其中玉米-大豆模式面积最大,占绝对优势。
“从发展潜力看,按不与主要粮经作物竞争的原则,可间套作大豆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烟草、甘蔗,若主要省份按1/3的比例来发展间套作大豆,未来间套作大豆的面积将十分惊人。”作为我国大豆产业体系南方区栽培岗位专家,杨文钰十分看好南方地区间套作大豆的发展。
上一篇: 荥阳市畜牧局切实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