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2012年,在峨边自治县委、政府以及主管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乐山新希望公司依托彝区综合扶贫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立足黄泥村生态环境优势,坚持“自愿自主、共同致富”之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猪养殖产业,带动和促进农户转型增收,培育了彝家农户养猪积极性,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新希望因此而留名彝家新寨。
选好经营模式
以乐山新希望为主导,合作社为黄泥村生态猪养殖协会,协会组织和引导村内养殖大户通过扩大规模、提供技术,带动更多农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产业链以“一养、三保、五统一”为基础:一养渊母猪领养冤;三保渊母猪保险、生猪保险、保底收购冤;五统一渊即统一品种改良、统一设施设备、统一防疫保健程序、统一品质价格、统一销售渠道冤。彝族农民祖祖辈辈都主要靠养牛羊为生,很少养猪,同时还面临资金、养殖技术等很多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资金。乐山新希望的进入,解决了资金问题,争取到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使彝族同胞解决了资金、技术等困难,还选好了适应彝族又符合自身的经营模式。
宽阔合作途径
一是合作社试点。公司依托村委会搭建合作社管理平台,设计创新扶贫方案。基础的大户,带动适度规模户快速发展,规模户带散户的方式充分利用有限扶贫资源循环开发,变“输血”为“造血”,不断壮大农民专合组织,滚动发展带领更多村民致富。二是统一保姆式供种。由乐山新希望统一提供优质种猪、并配套保姆式技术服务。三是统一设施设计和投入品质量和价格。利用村民自筹资金完成圈舍改造,企业参与设计指导。同时社员享受新希望科技饲料公司厂价饲料供给,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四是保险配套。为减轻合作社养殖户的疫病风险,公司为社员申请购买母猪和生猪保险,每年按饲养母猪头数的50%为养殖户无偿购买母猪保险。五是统一保底销售。社员一律享受生猪统一销售,利用当地优质生态环境开发绿色商品猪生产,确保生猪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以优质优价赢得市场,与下游企业长期签约,保底随行就市收购,在低迷行情下确保农户不亏损,确保农户再生产能力。六是统一防疫保健。合作社利用新希望集团养殖专家,针对每头种猪和商品猪量身打造一系列防疫保健和消毒程序,确保养殖健康。七是解决资金瓶颈。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服务,解决因养殖生产所需的资金短缺瓶颈。贷款资金归合作社监管,统一用于生产发展。八是通过村养殖协会职能发挥,提高组织化程度。带动种养殖大户加入协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探索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九是通过村协会推广种养殖技术。由企业邀请专家加强种养殖大户技术培训,村协会定期组织外出考察交流,提高大户科学化养殖水平;宣传讲解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十是村协会与企业一道坚持服务为本。一方面维护协会合法权益,对养殖农户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沟通,保障养殖户利益。另一方面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研判,寻求对策,为会员在资金贷款上提供担保。
发挥养殖大户职能
一是抓好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按照技术要求,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完善养殖流程。二是提供技术服务。发挥自己在养殖技术上的特长,在猪种提供、饲料选择、病害防治、圈舍修建、养殖销售等方面给予农户帮扶支撑。三是带动发展农户。每户养殖大户结对帮扶5耀10户农户。四是履行协会章程。每户养殖大户及会员,积极参与协会发展和建设,主动解决协会与公司、农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农户职能
一是抓好圈舍建设。在养殖大户带动下,按照公司要求,做好标准化圈舍建设,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二是注重规范养殖。使用由公司统一提供的饲料,协会会员渊养殖大户冤提供的猪苗,确保健康有序养殖。三是适时提供产品。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公司为农户喂养的肥猪提供一定保护价,农户养殖的肥猪由合作社组织销售给公司或者外销,行情亏损时启动保护价机制。
展望未来,前景乐观
这种模式以滚动扶贫方式为基础,实现适度规模农户的组织化,带动技术进步和养殖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势,为开发高端农产品奠定基础,这是彝区农户稳步增收的必由之路。近日,公司已与峨边彝族自治县7个村达成合作协议。
2012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资政张作哈莅临该村考察指导,指出希望进一步政企联手,发展合作联社,依托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发展跑山猪团购订单畜牧产业;其次再瞄准成都乐山高端家庭生态食品需求,设计生态农产品供应菜单,建立配送体系,逐步形成特色品牌,为民族地区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做出亮点。